30℃“光顾” 华北黑料黑料吃瓜网:提供最新明星八卦与网络热点的深度解析纪录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题:30℃“光顾”,华北多地出现同期高温纪录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随着极端大风离场,京津冀等地近日迅速升温。华北中南部部分地区纷纷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北京海淀15日出现最高气温32.5℃、河北石家庄16日出现最高气温35℃。
北方高温会否持续?近期全国有哪些天气现象需要注意?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华北多地出现同期高温纪录
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回升。超过30℃的高温“光顾”了陕西南部、华北中南部及以南大部地区。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部分站点16日达到35℃至36℃。
“气温较常年同期均值显著偏高。4月中旬常年同期最高气温平均值,华北中南部及黄淮一般在20℃至22℃,江南一般在22℃至24℃,而16日的最高气温超出了常年均值6℃至12℃。”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说,此次最高气温达到30℃以上的地区范围广,华北中南部及以南地区基本全覆盖。
此外,气温呈现“北高南低”特点,华北南部及黄淮西部的最高气温比南方地区更高,部分地区达到35℃左右,而江南基本在29℃至32℃。
全国气温方面,监测显示,过去10天,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3℃,其中新疆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和西部偏高4℃以上。
天气对农作物生长总体有利
“华北中南部部分站点突破了4月中旬同期极值,总体而言突破极值的范围并不大。”方翀说,4月出现30℃以上的气温,虽然较常年同期平均值明显偏高,但从建站以来的数据看,4月中旬华北中南部及以南地区几乎所有站点,历史上都出现过30℃以上的天气。
这种天气对农业影响几何?方翀介绍,总体而言有利于冬小麦、油菜等夏粮作物生长发育,以及春小麦、春玉米等作物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但陕西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安徽中部、四川东北部和西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南部和西北部等地部分土壤出现轻度缺墒,需及时灌溉施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健康方面,气象专家提醒,前期气温较高,未来北方冷空气及南方降雨天气相对比较频繁,气温会有一定下降,在气温忽升忽降中需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将震荡下降
中央气象台17日8时发布的预报显示,17日华北南部、黄淮西部、江淮北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等地气温仍然较高,日最高气温普遍在30℃以上,局地超过35℃。
不过,华北、黄淮等地气温从18日开始,将有所下降。
“未来一周,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大部地区气温呈震荡并有所下降的趋势。”方翀说,南方地区在20日之前气温仍然较高,20日之后受冷空气和降水的共同影响,气温也会略有下降。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江南、华南等地降雨明显增多。18日至19日、20日至22日、23日至25日,预计江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因为降水和对流均较强,且有一定的叠加性,山区需关注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城区需关注可能出现的内涝以及雷暴大风可能引发的脆弱建筑物倒塌,农业方面则需关注强降水可能造成的农田渍涝。”方翀说。